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疫情防控 >

疫情下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分析3篇

发布时间:2023-08-04 15:33: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疫情下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分析

  

  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吴婷婷1,2,朱昂昂1(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上海 201620)摘 要: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关键词: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产业链;逆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752,F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41-2020(05)-0003-09一、引言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迄今为止,国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的蔓延仍在继续,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受了国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和2002-2003年非典疫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国内和全球蔓延的时间主线,分别讨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和冲击程度。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剖析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以及主要产业的影响程度以及持续效应。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长期展望,并提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收稿日期:2020-04-21作者简介:吴婷婷,女,博士、副教授,供职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和金融发展研究所;朱昂昂,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金融危机视角下的金融国际化与国家金融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6CGJ006)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3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二、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典疫情从2002年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03年7月,总共历时约9个月。当时的世界经济关系缓和并逐渐明朗,美元开始出现贬值。在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此期间,中国工业生产的速度稳步提升,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连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总的来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冲击相对有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周期性上行阶段,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在我国经济强劲复苏阶段,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更多地表现为短期冲击,并未改变长期的增长趋势。在2003年一季度,非典疫情的冲击尚未明显,我国GDP增速高达11.1%,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中甚至出现经济过热的发展势头。在2003年二季度,非典疫情的爆发显现出对经济的直接冲击,当季GDP增速为9.1%,环比下降幅度达到2个百分点。在疫情结束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开始稳步回升,2003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当季GDP增速均达到10%的水平。短期来看,非典疫情的冲击主要表现为生产侧和需求侧的减少,出口贸易的下降,社会失业率的增加以及物价水平的攀升;长期来看,由于政府及时采取对疫情的防控措施,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并取得快速发展。1.供给端影响有限,主要集中在短期非典疫情爆发期间,很多实体企业停工停产,资金链中断,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工业生产量出现较大波动,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疫情前相比出现明显下滑。2003年3-5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9.3%、7.7%、4.3%。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工业生产水平逐渐得到恢复,2003年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8.3%,且全年累计同比增长为17.0%,较2002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2.需求端所受冲击较大,但很快反弹从非典疫情对三驾马车的影响来看,消费受到的冲击较大,投资和出口受到的冲击较小。第一,消费的短期下降幅度较大。由于居民外出减少,给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幅度较大,2003年4月当月同比增速为7.7%,5月快速下降至4.3%,6月又回升至8.3%,此后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必需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两者的增速变化形势基本趋同,并且可选消费品增速的弹性更高,在疫情冲击下的增速变化幅度更大。第二,投资增速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2003年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30%左右。从投资结构来看,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三足鼎立,为稳定投资增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房地产投资的月度平均增速超过30%,且全年增速较上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也有明显增加,我国全年的总投资额仍然处于扩张状态,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第三,出口方面波动较小。非典疫情对2002-2003年出口影响较小,中国对外出口持续保持高增长的趋势。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受疫情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冲击,PAGE4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外资使用规模出现了数月的负增长现象,但2003年年末开始转为正值。3.短期内失业率增加,但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短期内,企业无法正常开工进行生产,严重时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为缩减财务成本必然会减少人员的雇佣。另外,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现象也会更加频繁发生,这些都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增长,2003年物价水平出现好转,价格指数整体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成功走出了2002年的通货紧缩区间。(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非典疫情对三大产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第一产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农业和养殖业的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短暂的下跌之后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第二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2003年二季度的产业增加值增速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下降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下降2个百分点,随后在2003年三季度回升至13.2%;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冲击时间更长,其中,住宿餐饮业和交运仓储在2003年二季度的增速较上季度分别下降5.4和3.6个百分点,直到2003年四季度才开始出现显著反弹。(三)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股市短期震荡下挫,长期回升2003年第一季度,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股市整体呈上升趋势,对非典疫情的反应并不明显。到了疫情中后期,随着对经济的负面预期主导市场情绪,股市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股票价格迅速反应并大幅度下跌。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随着经济恢复,股市逐步回升,股价波动趋稳。2.债券市场收益率短期走低,长期上行疫情期间债券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疫情前期由于债券供需失衡,市场处于牛市的行情之中。进入2003年第二季度之后,新债发行频率加快,加之市场受到疫情负面情绪影响,债券收益率出现下行趋势。疫情缓解之后,整体经济开始复苏回暖,市场对国内经济持乐观态度,债券收益率开始上行。三、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比较分析(一)疫情的传染范围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相比传染性更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春运的高峰期,因此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病例数超过非典疫情。2020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国均难以幸免于难。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非典疫情,这也使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加复杂多变。(二)疫情发生时我国的外部环境5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非典期间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正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市场红利期,加之世界经济处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恢复阶段,中国的出口产量大幅上升。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方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中美关系也由贸易摩擦逐渐升级到地缘政治、舆论、科技等多方位的博弈。(三)疫情发生时我国所处发展阶段非典期间中国经济整体上行,同时存在着较大的人口红利。外贸需求的增加推动相关产业链的需求上升,资本市场活跃,实体企业主动增加库存产量。同时,重化工业、地产行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整体投资意愿高涨,产能周期出现向上发展的态势。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房地产投资受融资收紧的影响处在下行通道,社会就业压力也限制消费回暖。(四)疫情发生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与2003年相比,当前中国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同时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遭受的负面冲击也会被进一步放大。从需求结构看,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当前中国经济已过渡到内需消费驱动的阶段,国内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同于非典疫情的外部冲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中国经济,而且由于疫情在国外的蔓延,导致全球生产体系出现停摆,生产要素的流动受阻,产业链和供应链被迫断裂,经济活动放缓,甚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形成不利的负反馈循环,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次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疫情在国内蔓延对于中国经济的第一次冲击,二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后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第二次冲击。(一)国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第一次冲击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供给端看,疫情在一季度对工业生产带来了剧烈冲击。在疫情早中期,中央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延长了整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停工停产,企业复工复产比例较低。为了有效阻止疫情的大面积扩散,各地政府对主要运输路线实施封闭、禁行的政策,部分运输和物流体系陷入了停滞状态,给工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大部分企业由于推迟复工复产时间,再加上员工上岗前需要被隔离观察,因此企业面临较高的租金、贷款利息和薪资的成本支出,现金流紧张甚至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工业生产在短期内大幅度减少。从需求端看,短期内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下降幅度均在20%以上。消费方面,影视娱乐、旅游、酒店、餐饮和线下教育等行业收入明显下滑,在线医疗、网络购物和线上教育等数字PAGE6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经济新业态紧抓发展机遇,快速占据市场。投资方面,部分基建投资受疫情影响投资进度不及预期,居民短期内购物意愿下降,减少了非必需品的消费,使得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支出减少。进出口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处于萎缩下行期,加之各国纷纷出台的旅行禁令减少了国际经贸往来,进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2.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种植业基本不受疫情影响,但养殖业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部分地区存在道路拦截、交通阻断的现象,大型交易市场停止营业,流通秩序混乱。各地人员流动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一产业尤其是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其收入出现明显下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由于疫情导致劳动力流动受阻,物流也受到显著影响,各地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尤为明显。各地复工复产时间不一致、生产配套不健全、交通运输不便利等问题将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由于制造业本身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市场需求也减少,大部分企业的成本负担加重,增长压力更加凸显;由于房地产销售基本停止,房地产投资开发的步伐放缓,使得建筑业受到的短期冲击明显加大。在疫情的冲击下,大中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大,因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在疫情冲击之下资金链断裂风险会更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多数第三产业行业均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其中,交通运输行业运量下降幅度明显,从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看,2020年的运输量均较上年有大幅度下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客流量逐渐增多,同比增速不断回升;住宿、餐饮和旅游行业短期内遭遇重挫,但国内疫情结束后可能会迎来补偿性增长;线下零售行业受客流量减少影响较大,但新零售行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会迎来强劲的发展契机;医疗健康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迎来新发展,医疗服务供需有巨大的缺口,为相关企业扩大医疗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市场机会;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新用户,整个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以低成本获取大量新用户,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远程办公行业加大了在国内外的普及范围和深度,互联网巨头的大批涌入加快了企业数字化的进程,推动数字化转型;生鲜电商行业在疫情的催化下大力渗透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电商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使得民众对生鲜电商的需求量激增。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在短期会遭遇疫情的负面冲击,但中长期的态势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股票的市场估值主要受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并不会改变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债券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调整导致债券收益率短期内快速下行,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开始震荡回升,整体逐渐回归基本面。银行业短期内将改变信贷投放的方式,侧重于力度方面的调整,但加大信贷投放规模的方向在长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社会对信贷的需求将会增加,但由于疫情导致整体经济承担较大压力,加之政策性因素影响,利率在短期内将走低,这使得银行的息差收窄,部分借款者可能在短期内难以按期偿还欠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和资管等行业的经营环境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其线下销售活动在短期内7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的活跃度会大大降低。伴随着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以及中小企业的经营形式恶化,非银行业的资产端会面临较大的资产减值压力。疫情提高了公众对于健康的风险保护意识,寿险业务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二)疫情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冲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结束,但在全球的传播正在大规模蔓延。对于中国而言,疫情影响主要表现为输入型病例的回流。随着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和蔓延,欧美主要经济体生产体系陷于停顿,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断裂,甚至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些因素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反馈冲击,使得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作出较大幅度的向下调整。总体来讲,这个阶段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外的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双重演化。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下,世界经济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下滑,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全球经济陷入大衰退的风险较高。虽然国内的生产生活逐渐得到恢复,但由于国际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加之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的局面,外贸订单出现严重萎缩,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2.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疫情的国际蔓延下,中国与国外的经贸关系遭到了严重冲击,对三大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产业的进出口双双下降。国内以居家消费为主,且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巨大冲击,国际农产品供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进口成本上升,从而减少我国对海外农产品的进口需求。虽然国内纾困政策效果显著,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得到及时修复,但国外不少地区由于疫情蔓延而进入紧急状态,并相继实施贸易限制条款,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大大减少。对于第二产业,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对疫情隔离的考虑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相关商品,这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对于第三产业,交通、餐饮、娱乐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人员流动的限制使得国际旅游、出差和留学等活动遭受阻碍。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股市方面,疫情蔓延导致全球股市波动加剧,但由于中国股市与国外股市的相关性有限,在国外股市收益预期存在显著不确定的背景下,部分国际投资者可能重新配置资产,中国股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债券市场方面,整体而言中国债券是违约风险较低的安全资产,国内疫情首先得到控制有助于吸引国外资金提高对中国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疫情下的避险因素使得人民币出现了短暂的升值,但从长期来看,未来人民币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以及中美贸易博弈的发展态势。4.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疫情爆发导致中国产品在原材料、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环节受到一系列冲击。第一,环境冲击。由于疫情在国外迅速蔓延,大量外国企PAGE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业停工停产,导致外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交通管制也使得供应链流畅性下降。第二,供应冲击。国外受灾地区的物流枢纽受阻,导致材料运输中断,各种生产物质供应短缺。第三,需求冲击。由于担心公共场合交叉传染,购买者多采用线上方式而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这将减少许多商品的需求。第四,流程冲击。由于交通管制和各项隔离措施的实施,企业的生产调度不如平时灵活,使得生产流程可能出现断续。5.对逆全球化的影响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严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各国经济的稳定性。全球供应链维系着经济全球化的整体运行,但同时也使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加大。在应对疫情危机时,部分国家不是采取密切合作的方式,反而实施了一些贸易限制令,使得逆全球化的声音有所增强。同时,疫情蔓延也迫使各国政府去独立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逆全球化的浪潮。图1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图1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的传导路径9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五、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对策建议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冲击了国内金融市场,破坏了国际供应链的整体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逆周期调节经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和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完善产业链,又要正确应对逆全球化浪潮,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增长。(一)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目前,我国的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工作也已经从应急状态进入到常态化防控状态。但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一是加快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的原则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做好专业机构防控工作的常态化,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觉意识。三是保证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常态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确保医疗机构、学校和监管场所等重点机构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扩大“应检”,鼓励“愿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人和儿童的防护指导工作。(二)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应及时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第一,应分区、分级恢复各地的生产秩序。对于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防控过渡到常态化防控,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举措,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对于中、高风险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差异化管理办法,安全有序地实行复工复产。第二,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政府应聚焦重点产业链,通过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特别是配套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整体效益和水平。第三,我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发展新型消费形式,探索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动能。(三)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在供给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需求端,既要有效扩大内需,又要弥补外需的不足,帮助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公众消费,同时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启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新”一轮基建。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恢复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刺激出口,加速贸易中心向亚洲集中,推动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PAGE1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四)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力度,增加对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扶持,支持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二是支持商业银行进行多渠道融资,通过发行可转债、永续债和优先股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增强吸收损失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推动商业银行加快金融服务的创新升级,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银行既要提升线上金融服务,又要紧抓消费零售业的变革机遇,加快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长。四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股市、债市、期货市场风险监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目前,全球的生产布局正在重新洗牌,我国应抓住这次变革机会,积极调整和进一步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一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高端制造业、数字贸易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把我国产业链从中游环节向上游环节进行延伸;二是从全球布局角度出发,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走向多边市场和多边供应,保障关键性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降低因个别市场设置贸易壁垒而导致出口大幅下降的风险。(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在逆全球化思想有所抬头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对疫情严重区域进行抗疫援助。积极宣传推广我国在抗疫中总结的经验,加强国家之间的民间交流,增进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积极恢复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全球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行,用市场化的方法支持出口,降低其他国家对于我国优势产业集聚的担忧,阻止逆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白永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应对措施[J].区域经济评论,2020(2).[2]冯俏彬,韩博.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J].财政研究,2020(4).[3]梁艳芬.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20(2).[4]刘庆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当代贵州,2020(12).[5]任儒梦,金展颖.新冠疫情下国际资本市场走向探究[J].中国商论,2020(8).[6]孙久文.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J].区域经济评论,2020(2).[7]田素华,李筱妍.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对中国开放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20(4).[8]王宇.全球金融市场:走过三月的惊涛骇浪[J].南方金融,2020(3).[9]尹响,易鑫,胡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的中国方案[J].经济学家,2020(5).[10]赵红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20(2).[11]智艳,罗长远.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思考[J].学习与探索,2020(4).(编辑:李锋森)11PAGE

篇二:疫情下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分析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张鹏: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与经济复苏策略

  张鹏

  国家财政部政策实验室宏观经济部主任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视频专辑

  今天的报告包含四部分:第一,疫情导致我国经济变化的四个方面。第二,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第三,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复苏六大思路。第四,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疫情导致我国经济变化的四个方面

  第一,这次疫情在传播方面会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压力,并且形成经济运行的成本。第二,对疫情的防控会产生经济运行压力和运行成本。第三,当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时,会给社会公众带来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心理方面的影响,必然会对经济的正常复苏产生影响。第四,随着疫情及疫情防控的深化,会导致原有的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

  先说第一个影响,疫情在传播方面对经济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于病人收治及治疗成本带来的消耗。第二,对疾病进行分析,追根溯源,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第三,对于相关患者的追踪成本和医学观察成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会对经济有影响。

  第二个影响,疫情的防控会形成较大的经济运行压力。第一,部分地区封城、全国层面封村、高速公路管控、小区管控、流行病学筛查、确诊病例追踪等,这一系列的防控投入成本是比较高的。第二,相关产业停工停产带来的损失。比如,电影院线企业、百货店企业、生活服务业等。第三,居民宅在家里,所形成的消费和动起来所形成的消费有一定差额。第四,----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部分产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而形成的成本负担。比如,疫情期间一些商店要维持营业,防控措施会形成相应的成本负担。

  还有,到了复工复产阶段成本也很高,比如,返城成本等。因为返城后还需再隔离14天,这14天的相关成本也不少。此外,复产的投入成本也很大。因为,复产后,产业链上下游并没有及时复产,这样会形成产业链等待成本,或是延滞成本。

  第三个影响,疫情的心理预期对居民消费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大家已经习惯宅在家,餐饮企业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此外,疫情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影响。面对疫情,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现状看,因为很多制造业企业不知道新增需求在哪?并且当前产业链上下游沟通不畅,扩大产能显然是不合适的。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篇三:疫情下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分析

  

  全球疫情后热点宏观经济形式和政策解析

  摘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爆发与传播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为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各国在疫情影响下为保经济做出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最后选出较为代表性的政策进行分析解读。

  关键词:疫情;宏观经济;政策

  引言

  疫情的反复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使经济活力大幅度下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确保疫情下民众生的生计问题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

  一、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疫情大流行的初期,全球股市在一些国家政府宣布封锁边界后出现剧烈振荡,直接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出,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减少和商品价格的下降。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各国经济活力大幅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大幅缩减。许多政府为保障民生纷纷出台各种刺激经济复苏的反危机措施,支出的增加收入的减少导致财政预算赤字和国家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增加了金融部门的脆弱性[[1]]。在此背景下,政府一方面要解决紧迫的民众生计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适时加快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实施,以促进经济复苏,尽早走出疫情带来的危机。

  二、疫情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政策指的是国家政府部门运用科学的经济调控手段,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调节,从而确保国家、社会、市场经济

  发展能够遵循良好的目标进行,为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2]]。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期缓解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以下是各国中为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热门的主要政策及解析如下所示:

  (一)宽松货币政策和灵活的信贷政策

  欧亚经济联盟及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信贷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并有效地进行了预算规则调整,基本消除了经济持续衰退和发生系统性财政风险的可能。为应对疫情对经济活动、就业和深层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联盟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2020年第3季度前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关键利率和暂时放松审慎和宏观谨慎的监管措施。其主要特点和实施效果:一是分阶段下调关键利率,下降幅度小且下降周期持续时间较短,对刺激经济活力的效果较为滞后,说明联盟各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渠道的传导效率总体偏低;二是主要通过提高信贷规模来支持经济恢复。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联盟成员国政府收紧了此前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减少了财政预算中对刺激经济的资金投入,而监管放松和优惠贷款计划等政策陆续酌情取消。

  (二)水电费的减免及信贷担保措施

  西非国家均针对新冠疫情发展制定了与能源相关的措施,包括在实施全面和部分封锁之后,实行电费豁免、暂停支付账单等财政利好措施。在布基纳法索,政府只收取一半的电费;科特迪瓦政府推迟电费及水费的缴费日期;在加纳,每月消耗电量在零到五十千瓦时的人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其他用电者电费减半。除贝宁和几内亚比绍外,所有的西非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广泛的财政措施来保护中小企业和公司。这些干预措施的实施在经济调控上起到了一定作用,政策面积覆盖面也很广泛,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干预措施着眼于短期,以减轻封锁给各国带来的直接负担。

  (三)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相继出台一揽子财政政策。提高政府赤字规模将在政府财政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财政支出水平,历史数据显示:我国约70%的财政支出被用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政府消费领域,通过为全社会提供上述公共服务可在提升居民整体福利水平的同时提振社会总需求,在居民消费趋于疲弱的背景下扩大社会最终消费规模;抗疫特别国债资金9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0%用于抗疫相关支出,同时财政部规定抗疫特别国债可预留不高于20%的资金用于后续解决基层特殊困难,全国金额最高可达2000亿元,广东、湖南、河南等省份均按照20%的最高比例预留了相关资金,故上述约30%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可用于增加政府消费;抗疫财政政策中的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一项,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且减税降费政策具备即时生效特征,即政策出台后无须经过复杂传导机制即可作用于企业主体,直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短期刺激的财政政策和额外的预算刺激政策

  在刺激经济复苏的所有支持措施中,财政激励是最主要的工具之一。疫情发生以来,各国均采取了刺激的财政政策,用以支持和实现经济的复苏,尽早走出危机。由于各国融资渠道和可用财政储备以及政策宽松空间的不同,各国用于支持企业和民众进行反危机措施(包括直接融资措施资金在内)的财政资金总额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外部环境不利、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国内需求出现萎缩,以及在国家预算因支持经济和加大补贴而增加支出的背景下,各国对预算规则进行了修订,采取了允许突破规则限制的额外预算刺激政策,这为各国实施抗疫反危机政策提供了充分的财政资金支持。

  (五)实施大规模的信贷和税收优惠

  部分国家制定了一揽子支持经济发展和应危机的措施,如:轻行政负担;简化公民和实体商业的行政程序,降低银行和非信贷金融组织的监管和监督负担,以及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包括向失业者和生活困难的群体发放救济金和养老金补贴等。以俄罗斯为例,向社会弱势群体发放的救济金和补贴包括:一是向多子女家庭提供补贴,3岁以下儿童每人每月领取5000卢布的补助;二是向失业的年轻父母发放最低儿童保育津贴,金额从3375卢布至6751卢布不等;三是自2020年6月1日起,向3-15(含)岁儿童发放每人1万卢布的补贴;四是将失业救济金提高至月最低工资水平1.213万卢布;五是将养老金的指数化系数提高到6.1%,平均社会养老金提高到9850的水平。

  结束语

  面对疫情带来的重重矛盾与挑战,不可须臾离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发挥的有力调控效应来保驾护航。各国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擘画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地解决经济发展中长期积聚的粗放、落后、低效的体制、机制、模式,以摆脱目前的全球困境。

  参考文献:

  [1]蒋菁.新冠疫情冲击下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与分析[J].北方论丛,2022,(04):78-85.

  [2]何明洋.抗疫财政政策跨周期经济影响的研究——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04):14-19+61.

推荐访问:疫情下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分析 经济形势 疫情 对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