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大学生政治心得2500字以上(5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5:44: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学生政治心得2500字以上

  

  20XX大学生思想汇报2500字

  大学生思想汇报2500字(一)

  敬爱的党组织: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通过深入地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可以有利于加强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兴旺发达。

  我认为,开展这次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目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有一些党员,特别是在流动党员中普遍存在有以下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有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组织观念薄弱。由于流动党员脱离组织生活时间太长,党性意识不断淡化,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另外,有些党员可能存在严重的雇佣思想,一心只想打工赚钱,缺乏责任感。这些党员难以将自己的个人目标跟党的理想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为了保持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先进性,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这种现

  状,加强和巩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汇点,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相互碰撞,***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党的先进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阶段,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作为一名***员,应该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会用发展的观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党的先进性的论述,用时代的眼光来审视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已经当家作主,而现阶段的任务是要让全国人民富裕起来,让国家不断走向富强。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建设祖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既是***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员,要想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遵守党纪国法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一名***员必须切切实实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忘党的教育,牢记入党誓言。每位***员都应胸怀****伟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培训,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2、不忘党的宗旨,增强群众观念。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周围人群的思想动态,为有困难的人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送上自己的关怀和帮助。同时也应带动企业及周边的非***员同志一起加入学习,让的人对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3、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永葆党员本色。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既是***员,又是企业雇员。任何一名党员都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党员身份,真正履行党员义务。作为一名***员,不仅要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敢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更应该当好党和政府的宣传员,帮助企业投资者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的认识和了解,做好联系政府和企业投资者的桥梁作用。

  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不仅仅是政治思想上的先进分子,还应该是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骨干分子,每个党员都要力争成为促进企业兴旺发达的中坚力量,争做企业的中流砥柱。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把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原则,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要明确认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的体

  现,把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提高党员的形象、威信和地位结合起来。

  三、在保持先进文化,弘扬良风美俗方面当好先锋模范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交杂迭荡。***员应该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按照“四有”标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头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维护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自尊自强、诚实守信、热心助人、移风易俗。

  四、协调好劳资关系,化解内部矛盾

  企业和员工之间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利益上的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针对这样的情况,***员应该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不论是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尽自己所能很好地做到这这一点。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多加强与企业投资者的联系和沟通,预防和化解企业中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努力把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以便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安宁。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员,还应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多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要认真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章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时也要抓紧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永不褪色!

  以上便是我对最近学习的一点心得和体会,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对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还将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会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向所有的人展现出一名非公有制企业**产党员所应具备的形象,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员,我还很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比其它的党员同志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党性认识,并且虚心向其它党员同志请教和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思想汇报2500字(二)

  敬爱的党组织:

  很荣幸能向您汇报我在近几个月的思想体会,这不仅意味着我又可以向成为党员迈进一步,也是我能够向党组织积

  极汇报,接受改进建议的好机会。经过入学两个多月的再锻炼与再学习后,我愈加脱去了原先不成熟的心智与散漫的作风,我不断向着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目标迈进并时时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身份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入党的目的与意义,并从中深刻体会到不仅要在行为作风上向党看齐,更要在思想上向党看齐,以此向着成为一名全面的共产党员的目标不断努力。

  在思想上,经过近期我对《共产党宣言》的研读,我愈加体会到能够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是多么的伟大,在西方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之下,共产主义扎根于无产阶级,发展于无产阶级,她代表着全世界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她预示并掌握着全世界最光明的未来。共产主义者承担着全世界最伟大而艰辛的使命——为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懈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就是为全国人民谋福利,求幸福,当一个人的一生不仅仅只考虑实现个人的价值,还能够为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贡献时,他的一生难道不是最为伟大而充满意义的吗?而只有共产党员才能够肩负并承担起这个伟大的使命,这也是我选择入党的根本目的,并且我也立志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在学习工作方面,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是党的理论方面的内容,更应该深入研

  究,把握党的理论核心与精髓,同时时刻关心时事,紧跟党的发展方针。与此同时,对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也不能放松,要力争把学问做精,做深,以备日后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在这几个月中,我绝没有仅停留于这个阶段,我不断致力于规范自身的学习态度,争取用自身的行动来带动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作风方面,我一直以党员的标准来不断改进自我。共产党人是党性人、个性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要能够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的局部的利益,有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工作中,例如校园奥斯卡,辩论赛等多种大型活动。在参与活动锻炼自身的同时,切实加强自身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在组织活动中争取到做到带头遵纪守法,自尊,自重,自爱,团结同学,不攀比,不懒惰,不早退,不旷课。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弘扬正气。

  近段时期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还有许多方面仍然需要改进:

  1、虽然不断规范自己向党员看齐,却缺乏有效长久的毅力,在有些时候,存在暂时的松懈与茫然。

  2、在对党的理论学习方面仍远远不够,对党的理论研究仍有待加强。

  3、在专业学习方面,我仍然有很大潜力,需要我在今后投入的精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自己成为一个用

  专业知识武装头脑的人。

  在今后的继续发展中,我感到一定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一名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在周围同学当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加入这个光荣而先进的组织。请党支部继续培养和考察我,我将会以实际行动来接受党组织的挑选,积极主动地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合格的共产党员。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思想汇报2500字(三)

  敬爱的党组织:

  五一劳动节到了,我在思考着关于劳动者的问题,思绪万千。

  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新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融入到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才能成就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工程、载

  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项目,无不凝结着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创新成果层出不穷,高技能人才茁壮成长,技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充分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已经成为时代音。

  工人阶级只有成为改革主力、发展动力、稳定基石,才能成为国家脊梁、社会中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造福工人阶级,又要始终依靠工人阶级。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前进,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先进性明显增强,利益进一步实现,领导阶级地位更加巩固,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证明,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我国工人阶级要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

  念。工人阶级要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界眼光,顺应时代潮流,勇担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工人阶级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开展劳动竞赛,争做锐意进取创新的先锋模范;工人阶级要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成为促进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积极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大力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

  毫无疑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是我们将来要发展成一名合格党员的第一道门槛,而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第一堂课程,首要知道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十六大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几句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接下来老师便讲到的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解读,即对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的理解。并且就这几年的国内大事,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让我们知道,党的任务责任和意义。是党,让我们更加的团结,是党,更加的让相信祖国,相信我们能战胜一切的艰难困苦。

  党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者是统一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性质,它所代表的利益阶层的广泛性,所以我们党要做到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以达到真正保持先锋队性质。

  劳动创造光荣和梦想。我们辛勤地劳动,为了增加社会财富,更为了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我们坚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一定会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历史征程上,工人阶级一定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力量。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考察并检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思想汇报2500字(四)

  尊敬的党组织:

  在商界,李想18岁创业,创立泡泡网,24岁身价过亿。比尔盖茨中学时期凭着自己对数学和计算机的热爱,开始了

  自己的创业历程,创立微软,30岁不到已经是世界首富。在文化领域,钢琴王子郎朗、李云迪捧得了国际金奖,韩寒、春树们组成的“少年军团”怀揣他们独有的迷茫、痛苦、沉思和感悟,走入了文坛,也走入了人们的眼帘。在体育界,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面孔充斥着各支国家队伍的主力阵容,“小巨人”姚明、追风少年刘翔、斯诺克高手丁俊晖等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而新一代女排姑娘从不掩饰个性感情表达的洒脱,以不亚于她们的坚毅感动了整个国家。

  无数成功案例和科学调查显示,青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高峰,无论是事业还是能力锻造,都在这个时期。而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正如总理所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从瑞士达沃斯的“全球青年论坛”精英聚会到欧盟的青年峰会,从新加坡成重视青年教育为“亚洲四小龙”到日本邀请中国优秀大学生赴日访谈……这些争夺战无不传达着共同的讯息:青年对一个民族的战略意义。

  主题为“你的欧洲-—你的未来”首届欧盟青年峰会通过了《罗马青年宣言》,倡议作为今天和未来的欧洲公民,年轻人和青年组织应在欧盟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而我们要说的是:青年,你的世界——你的未来!

  是的,每一代的青年都因理想而充满激情,因激情而勇敢十足,因勇敢而大胆挑战;但同时,幼稚不成熟,意志不坚定,眼高手低又像爬山虎一样附在年轻人的标签上。同时,当下这个时代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加的复杂,充满了诱惑与不安全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等等遭人痛斥、唾弃,药家鑫、李昌奎案件正在挑战公民对司法的承受底线,动车追尾事故、高铁故障、京珠高速客车突然失火40多人丧生,湖南中秋船只事故10多名孩子被冰冷的河水吞噬、酿就“中秋劫”……

  在看到微波等媒体正在关注时事、敢于揭露的同时,在公民通过网络极力关注的同时,我们冷静下来会发现,整个中国正处在浮躁的巅峰。特别是“”动车追尾事故,折射出官僚集团已经伤害到中产阶级甚至富裕阶层的生命财产利益,当矿难发生当民工被欠薪,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媒体和大众除了呐喊几声并没有集体愤怒。整个中国社会越来越显示出浮躁和焦虑,人民网总裁说“下层社会升级的通道被阻塞,中产阶层被剥夺感,富裕阶层移民倾向,而官僚利益集团则有一种末日情绪。”

  在面对太多的不同声音、太多的非理性群体咆哮时,青年的我们更容易疑惑,从质疑小商小贩到政府官员,最后开始质疑整个社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句话被用来讽刺铁道部官员。不管信不信,因该说我们的社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外敌,而是来自内部,来自政府的诸多制度问题,来自最为关键的国民心的维持问题。那么,对于这个浮躁的社会,青年人到底该如何恢复信

  心,与祖国一道拨开云团、重见彩虹呢?

  其实,答案还是在温总理的话中: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也是要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从奠基的实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政府阶层要实地干实事,尤其是那些关乎民众生存、生活的实事。同时,信息公开、透明,生活作风严谨一点,少一分浮躁奢华与急功近利,民众心中的疑虑少了,心还是会向着你们!

  最近中国教育一档求职节目《职来职往》,颇为流行。很多求职者想来到这里渴望通过工作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在观看的同时如果多张一双眼睛,其实会发现那些求职成功者往往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人。很多准毕业生们眼高手低,不了解自己的实际与方向,爱表现自己但容易急躁。静下心来,踏实学好专业知识,充实自己、了解自己是制胜的一**宝。18位达人中潘力有一句经典的话:“‘我是学XXX专业的,但我觉得我不适合。我喜欢XXX职业,您看发展前景如何?’每当我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想反问您一句‘您所有喜欢的的那个职业您去网上搜索过么?为什么喜欢?’都什么年代了,陌生人都能人肉出来,一个职业就那么不好搜索么?自己动手才有收获。”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青年人既心怀理想,苦苦探索真理;又努力学习、全面成才。作为青年先锋的预备党员,更易该磨砺意志、戒骄戒躁。就我们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

  起为振兴中华而勇担大任的使命感,并将此融入到当前的学习和将来的社会实践之中去,在校园和社会这两个大熔炉里,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实实在在地做实际工作,当实干家,而不要眼高手低,只尚空谈。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篇二:大学生政治心得2500字以上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500字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只有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

  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同时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

  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使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且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20XX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20XX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0

篇三:大学生政治心得2500字以上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范文

  大学是生产者,生产人和知识,二者彼此紧密配合。店铺为大家带来了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范文篇一

  什么叫大学

  时至今日,每一个人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已是耳熟能详,但对现代大学是什么,大学之大何为大,能简要说出一二来,还很困难,教育理论界同样如此。

  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越来越漂亮,但我们不得不问,我们的大学究竟是否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今天,我们对于什么叫大学,大学之大究竟指什么这些概念越来越模糊。

  在中国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当中,欠缺的东西很多,大家感到最紧张的还是缺钱。如果认为有足够多的钱就可以打造出最好的教育,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应该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这些海湾国家。但我们知道最好的大学不在中东,在美洲。在战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代,条件极其简陋的西南联合大学也出了大师,他们的办学条件和资源是今天所有学校难以想象的。归根结底,大师和大学制度是一所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是外在建筑无法取代的。

  2004年,复旦大学前校长、两院院士杨福家教授向中央领导人上书,反映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胡锦涛主席、温家宝都作了批示,2004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做了详细的摘要报道,题目叫《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困惑》。

  从历史上看,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造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大学现代性的基础。而当下,大学和市场、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但大学是否具有独立精神是大学至为重要的特点。一个大学的人文精神、价值和理念,只有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办学制度才能生根和落实,现代大学制度也为大学精神的发源和滋养提供载体。没有这样一个制度保障,少数人的精神追求、非常先进的理念很难产生和保存下来。大学

  精神和大学制度,可谓互为表里。

  如果用非常简略的语言表达大学制度,它应该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大学自治;第二,学术自由;第三,教授治学;第四,通才教育;第五,学生自治。

  首先,大学自治,即大学拥有办学自主权。这个目标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明确提出,它的核心是划清或确立政府和高等学校的边界,保证高等学校独立自主,按照教育规律办学。1998年高等教育法里非常明确和详细地规定大学高等学校有八项自主权,可惜多数没有落实。我们现在所有的大学凭一部《高等教育法》办学,大学独立法人的地位成为一句空话。

  第二,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既是大学精神和理念,也是大学制度。大学的学术自由,表现在很多方面,有人将其扩展为三个自由: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大学的学术自由对学生而言是学习自由,西方大学学分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自由的概念;对教师而言则是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

  当然,与学术自由相联系的是学术中立或学术责任。20世纪初,美国的大学教授为了保障校园内的学术自由做出学术中立的承诺,大学教授避免卷入社会政治事务,避免对社会政治事件发言,只在自己的领域内活动,以此保障学术自由,但是这样的学术中立到60年代以后被打破了。在60年代民权运动、反战运动高潮的时候,绝大多数教授走上街头和学生参加抗议示威。现在在大学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学者们提出了新的概念――学术责任,用学术责任与学术自由相平衡。有了更大的自由,就意味着有了更大的责任。

  第三,教授治学。教师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和管理权,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管理制度。迄今为止,中国的大学管理模式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学校里的行政官员对学校事务有最高的发言权。这是延续了非学术组织、政府组织的行政化科层化的管理模式,而这种管理与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管理的要求是不适应的。大学是学术机构,必须实行学术内行的自我管理。从2000年开始,国内一大批大学开始实行新一轮的教授委员会制度改革,从东北师范大学开始,中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很多大学在学院、系建立了教授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到底是决策机构还是学术评价机构,各个学校在实践中赋予的功能各不相同,但都说明是教授治学。1980年代的时候,这个探索是非常成熟的。

  现代大学的管理和100年前已经很不相同,大学已经成为非常复杂的组织,教授不可能直接处理很多复杂的非学术的事务,在美国也是如此。美国的大学有一个副校长主管学校行政,校长是学术领袖,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是公关的主要代表,这个制度在中国新一轮大学建设过程中会获得生命力。

  第四,通才教育。通才教育实际上是大学实行的教学模式,有很深刻的理念,涉及到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它们的区别何在?清华大学梅贻琦老校长最著名的概念就是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大学教育培养现代的知识分子,培养学校的“士”。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承担社会责任,转移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思考解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家。知识分子和工程师、技术员、科学家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能够研究原子弹的是科学家,能够在反核宣言上签字的是知识分子。二战时期大量的德国科学家沦为纳粹的帮凶,给全世界的知识分子敲响警钟。知识如果没有价值和伦理的制约,不一定能够造福社会,这就是通才教育。

  第五,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学校管理非常重要的准则,大学教育基本的功能是让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所以社团活动被称为第二课堂,西方称之为潜在的课程,隐蔽的课堂,除了上学以外,宿舍、校园、社团活动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空间,专业技能从课堂上培养,作为人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来自课堂以外,来自隐蔽的课堂。香港一些大学里,一个星期举办的学术活动比内地大学一年举办的还要多,而且都由学生自主去办。内地的大学现在对大学生活的管理基本上只是管理,而不是让学生参与和自我教育。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范文篇二

  大学八特征

  摘要:大学是生产者,生产人和知识,二者彼此紧密配合。学生不是纯粹的被生产者,自己也参与自己的生产过程,这就是自生产性。学术性是大学的突出特征,大学的活动都是非政治的。学术是大学的核心,这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高深学问。大学有能力有必要自己进行组织,外部过多的介入将阻滞大学发展。大学具有无限包容性与开放性,其中又不乏交锋与批判。大学必然是超越的,超越已有,超越自我,超越时空,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关键词:大学;特征;超越;包容;生产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人类至少有382万年历史了。也许,新的考古学发现还能将这个数字增大,但眼下所知即如此。

  大学有多少年了?这个问题倒无需考古学回答。从博洛尼亚大学以来,约900年了。

  自有了人类,人就反复问自己:人是什么?自己是什么?至少是文明史以来,更自觉地问着:人是什么?后来,苏格拉底用一句名言代表了对这一问题的初始回答:认识你自己。亦即,认识人自己。他并没有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只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个任务。认识了人自己,对于“人是什么”当然就可有所认识,可获得某种答案。

  怎样认识大学呢?当然也就可以从认识大学的历史着手了。认识北京大学,只要认识北京大学的历史,那大半也就认识它了。把大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历史的研究,当然较之考察某一所大学困难一些。但这也是一条值得选择的认识和研究途径。何况,较之人类,较之地球,较之宇宙,大学的历史是短之又短了。因此,研究“大学是什么”的问题是不宜过分感到为难了。

  研究一个事物,还可以从这个事物的特性去研究。认识了它的特性,这应当算是认识了这一事物。这种特性,也许主要是指它当下的特性,但这种特性也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当然,如果把研究其特性与其历史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好。

  在这篇短文里,我们从对大学特性的探讨去认识大学。这里罗列

  了八个方面。

  一、生产性,非消费性

  大学是生产者,虽然它也消费,消费纸张笔墨,耗费钱财物,大学里的人们也有衣食住行上的花销,但主要是从事生产的。哪一个生产部门在生产的同时没有钱财物的一些消耗?大学生产也像其他生产部门一样是需要成本的,需要资本的。大学投入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尤其是智力资本。

  大学生产的产品是什么?基本产品是两种,一种是知识,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生产知识;又通过传递知识而培养人,又可称之为对人的生产。不过,确切地说,这应当是人的再生产。进入大学里来的人,业已有多方面的成长,进入大学后继续成长,通过种种活动而得以再生产。简言之,大学的第一桩事是生产人,第二桩是生产知识,这两桩事是彼此紧密配合的。

  二、精神生产,非物质生产

  大学主要从事精神生产,又称精神劳动。大学也参与修铁路、建桥梁,但它的主要工作是提供设计,提出工艺思想,进行理论指导。大学不生产柴米油盐、金银铜铁,但它研究动植物的选种、培植、改良,研究地质、勘探,还研究选矿、冶炼。

  大学不从商,却研究商学;大学不从政,却研究政治学;大学不从军,却研究军事学。大学着重于一个“学”字,并在“学”字上倾注自己的思想、理论,倾注精神。

  有一种说法,叫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实,这一说法不很确切。教育本是劳动,不过它是精神劳动;教育本是生产,不过它叫做精神生产。人类早就存在着这种性质有所差异的两种劳动生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写的是“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他们是把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区别的,都是劳动生产,只是性质上有所不同。

  三、学术性,非政治性

  大学当然是学术的,它是做学问的地方。传授学问,研究学问,发展学问,创立新的学问,皆学术也。

  为什么说是“非政治的”呢?我们看看什么是政治。《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于中国的说法和西方的说法都作了介绍。我们简录如下:

  “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1]

  布鲁贝克曾在他的《高等教育哲学》中说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之一是政治论[2]。不管他的说法是否恰当,说政治论与说政治也是不同的,恰如政治学不是政治一样。

  四、高深性,非一般性

  大学是从事学术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地方。但大学区别于中小学的是,它不是研究一般的学术,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大学里,也要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却是为进一步学习相对高深的专业知识做准备,有些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养做准备的。这些预备性知识也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更高深一些。

  这种高深性还是与时代性相联系的。已有三百年历史的微积分,今天的大学生也要学,但其表达形式之深刻已发生很大变化。今日的大学理科学生也学习几何学,几何学已有数千年历史,但还必须学习只有百多年历史的非欧几何。要学习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经典力学,还要学习只有百余年的相对论。

  也就是说,大学必须学习新兴学科。要学习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也要学习只有两百年历史的黑格尔哲学,还要学习近现代的哲学,如萨特的,尼采的,海德格尔的,卡西尔的,伽达默尔的,冯友兰的,张岱年的,金岳霖、贺麟等人的。

  五、自生产性,非被生产性

  人们在说到包括大学在内的教育与别的生产部门的区别时指出,教育的根本点是生产人。但是,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的。

  在教育中,尤其在大学里,学生不是纯粹的被生产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也参与自己的生产过程。这就是自生产性,这是根本区别于其他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所在。在大学里,这种自生产性更为明显,学生们常常自觉地确立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方向,常常自觉地修读和修炼自己,生产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知识,更有智慧,更有教养。这就是他们自生产的结果,虽然在此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但终归要靠他们自我完成。

  人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对于大学,这是更现实的目标。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这是在学校里的最后历程,都是为无需再教做准备。当那种自生产性发挥得越好时,他们有效地高质量地走完这一历程的可能性越大。

  当初的博洛尼亚大学十几名学生,那就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教师也由学生聘请,由学生给教师发放工资。这大约是高度的自组织性。教师也只在被组织者行列,更没有专职的行政人员来组织,也无需其他什么人领导。

  最初的哈佛大学大体也如此。

  如今,大学规模空前扩展。多的,学生有数万人;少的也有数千人;袖珍式的加州理工学院只有两千多人,但组织工作因内涵之丰富而变得十分复杂了。

  即使如此,大学也无需外界介入,大学有能力有必要自己进行组织。大学里聚集着一批最智慧的头脑,他们知道如何更好地活动和运行。有谁比他们更懂得大学?有谁比他们更知道如何进行管理?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还需要别人来组织管理吗?他们不是自组织而需要他组织吗?同时,也有事例表明,外部过多的介入造成了大学发展的阻滞和迟缓。

  大学的兴旺发达,与社会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组织权利并加以维护

  是密切相关的。维护了这种自组织权利,就是维护了高等教育的繁荣与兴旺。

  七、大学的无限包容性与开放性

  开放性的相对面就可能是封闭性了,而包容性指的主要是它不会拒绝研究任何事物。对于大学里的单个人来说,其学术所指不可能是没有选择的,而就整体而言,大学就会是包罗万象的。

  大学,University,其字根universe就有宇宙、天地、万物的含义。大学正体现这种包容精神,它以宽阔的胸怀、深邃的眼光注视着天地万物及其演变。事实上,大学的包容精神是在它对无所不思的对象的无限性进行无所不在的思考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的,是它在这个过程里所观察到的无数神秘、神奇和神圣而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是大学自觉思索、自身感悟的结果。

  当然,大学的这种宏大也是由它对古往今来的无数演绎持久关注的结果。

  要实现大学所自觉肩负的使命,要对古往今来做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要完成如此复杂而艰难的学术探求,它高度的开放性也是必然的。这是无需外界提醒的,只要他想窥视宇宙的一切、人类的一切,它就不可能不让自己有很强的吸收力,让一切都可能进入它的视野。

  由此,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也就是自然而然要展开的。大学与大学、大学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合作,在各国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中,必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包容与开放是相联系的,封闭就没有什么包容的问题了。高度的开放需要高度的包容,高度的包容只有在高度的开放下具有实质意义。

  所谓包容与开放,又不可能不是有鉴别、有分析、有批判的。包容不是来者不拒,开放不是无所不受。并且,包容和开放带来的应当是更活跃的思想交流,交流之中应当也不乏交锋。同时,在交锋与批判之中的从容、深思、激辩,能更有力地体现大学的包容精神。

  八、大学的超越性与保守性同在

  大学是望着未来的,它培养的人才是否杰出,由未来鉴别;它所研

  究的学问是否提升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是否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也是从未来获证的。所以,大学必然是超越的,超越已有,超越自我,超越时空。

  大学也间或接触眼下的、应用的事项,但这对于大学而非一般的职业院校来说,不是主线上的工作。事实上,大学的学术性、高深性必然使之具有超越性。

  超越是在保守基础上的超越,忠实的保守为超越提供坚实的基础,超越又为未来的保守提供丰富的资源。

  有一个流行的“与时俱进”之说。实际上,在《汉语成语辞海》中有一相近说法为“与世推移”,意即“随着时代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以合适宜”[3]。这一成语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唐代亦有,吴晗先生也使用过这一成语。显然,这一成语并不首先出在今日。对它既有积极意义下的,又有消极意义下的运用。也许,就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与时俱进是有某种实际意义的,但对于文化就有所不同了,尤其对于大学这样的以探究高深学问为己任的机构来说,至少不是十分重要的观念。无论是保守还是超越,都已超出了“与时俱进”所表达的含意。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6143.[2][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5.[3]朱祖延.汉语成语辞海[Z].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1771.

篇四:大学生政治心得2500字以上

  

  大学2500字政治论文

  大学在本质上是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一组契约联合网络,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大学2500字政治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大学2500字政治论文篇一

  何为大学?摘要:本文以《什么是教育》中“大学的观念”和“大学的任务”两章为出发点,运用其中阐述的部分大学理念对雅氏的大学观进行现代解读,同时从大学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大学的危机与振兴、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和大学生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任务观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文化观五个方面对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大学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大学观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99-02本文以《什么是教育》中“大学的观念”和“大学的任务”两章为出发点,运用其中阐述的部分大学理论对雅氏的大学观进行现代解读,同时从大学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大学的危机与振兴、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和大学生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任务观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文化观五个方面对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大学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大学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一种学校,但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其特殊性在于学生不仅要在大学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大学生具有学习的自由,大学教师也有教学的自由,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团体,师生享有学术上的自由和民主自治权。

  二、大学的危机与振兴

  1.大学的危机。①学术的毁灭。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雅氏指出:“由于众多大学并存的现象,造成了毁灭真正学术的趋势,因

  为学术研究为了拥有读者,只好投其大众之好,而大众往往只顾及实际的目的、考试以及与此相关的东西。”学术研究失去了应有的神圣纯洁,反而被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这正是大学危机之所在。②具有独立见解的研究者的缺失。真正的研究者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拥有独立的见解。雅氏指出:“固定的学习计划解除了单个个人在寻找精神发展之路上所要经历的危险,但是,缺少这种精神自由中的冒险,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可能性本原,而仅仅剩下发达的专业知识而已。”基于雅氏的大学理论,发现我国的大学教育大都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缺乏精神内涵,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缺乏独立的见解,趋于平庸化。

  2.大学的振兴。①外部的组织建设。要想建设一所优秀的大学,外部的组织建设非常重要。雅氏认为:“大学改革只能由大学的人们来决定。这里涉及到两项任务:首先是必要的建筑设施、教授关心学生的生活,以使他们能把全副精力用于学习上。”因此,要想发展大学教育,外部的组织建设非常重要,通过增加教育教学经费、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等途径都可以进行大学外部的组织建设改革。②内部的观念转变。要想实现大学的振兴,只靠物质方面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指导才是实现大学振兴的先决条件。在大学中,教师无法保持学生对他发自内心的尊重;原本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实现全面发展,却变得只看重成绩和现实的利益;原本是为了从宏观上掌握事物的整体,却只学到了一些肤浅的知识而已。这些错误的观念充斥着现今的大学校园。因此,实现大学内部观念的转变刻不容缓。

  三、大学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1.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他们所面临的不再是小学生,而是成熟、独立和精神已有所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教师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如果要把大学教师当作教书匠来用,那就错了。”由此可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积极的帮助那些有潜力且可以超越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不是自己的学生,也应该帮助,并且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地位平等的朋友和伙伴,只有这样,大学教师才能真正成为

  一名合格的高等教育者。通过对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的研究,得出了许多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培养有灵魂的大学教师富有重要启示价值的内容。

  2.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生观。雅氏指出:“大学生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即使他将来选择实用性的职业,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在他的一生中,将永远保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大学生有学习的自由,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和信仰观念。他主张不要为大学生设下太多的规章制度,因为在规章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缺乏独立的个性,在思维上容易犯模棱两可的错误。此外,大学之门应该为每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敞开,而不是只为某些特权阶层和在考试中成绩优秀的人敞开。“大学应该始终贯串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该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雅氏的大学生观,有助于对我国目前的大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反思,重塑大学生和大学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任务观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同时又指出:“就科学的意义而言,大学的四项任务是一个整体。”其实在雅氏眼中,科研才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和任务,大学的这四项职能共同构成一项综合性的职能,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单个发挥其中一项职能,四项职能必须同时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正常的运转。

  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文化观

  “大学,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组织。大学文化不仅是作为大学内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而且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大学的个性和品格而成为大学的标识。”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文化内涵的大学只能是一所空壳大学,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六、结语

  《什么是教育》是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之一,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本文以《什

  么是教育》中“大学的观念”和“大学的任务”两章为出发点,运用其中阐述的部分大学理论对雅氏的大学观进行现代解读,同时从大学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大学的危机与振兴、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和大学生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任务观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文化观五个方面对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大学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的理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3]彭元.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简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3).[4]刘佳.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及其启示[J].读书与杂志,2012,(1).大学2500字政治论文篇二

  大学第一课

  【摘

  要】了解学生入学后可能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就要在新生入学之际对新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系统全面的入学教育计划。从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做好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变化;深入持久

  在英语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叫“freshman”,意思是新鲜人,一个“新”字,生动地反映了新生的特点。初来乍到,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心理和思想将发生急剧变化。迅速适应这一转变,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是每一个大学新生独立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转变,帮助学生做好人生中的第一课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思考。

  有人认为新生军训、开入学教育班会就是入学教育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大学生入学后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比

  如: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管理方式的变化等等。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大学生入学教育应该是涵盖大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科学、严谨、系统的教育。

  一、大学生入学后的实际状况

  (1)大学生入学后首先遇到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看,中学阶段普遍是就近入学,吃住在家,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即使是寄宿制的中学,学生离家也不太远,一个月至少可以回家一次。而大学生活则是完全的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一切都靠自己处理。这种改变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是严峻的挑战。从生活范围看,中学时代的生活领域较窄,中心任务是好好学习考大学,课余活动被压缩得很少,几近于没有。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有种类繁多的社团,学术活动、实践活动众多。

  (2)学习状况、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大一刚开始时,每个人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早早起床占位,认真听课。尽管积极性很高,但学习方法衔接不上,不知怎样学习。学习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大学老师不如中学老师讲得详细,一节课讲几十页内容,还说进度太慢;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拉上窗帘后一片漆黑,在内容枯燥难懂的前提下,加上温度适宜,最容易做的事就是睡觉。

  (3)人际关系悄然改变。大学里同学来字五湖四海、入学前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学生面临着适应与融入全新人际关系的考验。适应能力强,会很快找到新的朋友,开始新的生活,得到新的关心与支持。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学生会变得孤僻、自闭,缺乏朋友,无论遇到快乐还是苦恼无处倾诉。

  (4)管理方式的变化。中学时代以前,学生大都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管理教育,耳濡目染形成了被动管理的行为模式。进入大学后,更多的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模式。

  了解了学生入学后可能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就要在新生入学之际对新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系统全面的入学教育计划。从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做好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策略

  (1)做好新生军训期间的各项教育工作。新生军训不能简单的认为列列队、打打拳、整理整理内务就算完成任务了。新生军训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作风及思想道德养成。通过实际观察不难发现,新生在参加军训时集体荣誉感最强、遵纪守法意识最强,通过一起风吹日晒建立良好同学友谊的时机最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军训期间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让学生形成在学校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这个家庭结构和未来发展的好坏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无私奉献。这个家庭种种荣誉的取得首先取决于成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遵守。

  (2)开好正式上课后的第一堂班会。军训期间对学生的教育是以部队教官为主,辅导员为辅,辅导员在军训当中的努力只不过是给新生入学教育开了一个好头。如何巩固好军训期间的教育成果,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成为军训后摆在辅导员面前的第一要务。此时,开好第一堂班会显得由为重要。第一堂班会,应深入全面的向学生介绍学校概况、相关管理规定、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变化等问题。通过这些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学生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应对。

  (3)深入持久的入学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军训或一两次班会,并不能完成好对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通过军训和班会,只能帮学生了解纲性的条文。针对不同的学生及学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持久的教育工作。

  在生活环境上,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适应集体生活。辅导员可以通过让每位同学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便学生理解集体生活中存在的生活差异。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上自立。

  在学习状况、学习方法上,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中学时代

  的学习目标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一些学生反而失去了继续学习的目标。所以,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在人际关系上,在军训期间建立的同学关系、同学感情需要进一步巩固。辅导员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化解矛盾。同时,还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大学生的爱情观,处理好大学期间的个人情感。要让学生懂得上大学一方面是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学做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学好做人的重要体现。

  在管理能力上,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尽快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区别在于能否实现自觉学习、自我约束。

  综上所述,新生入学教育不是通过一次训练、一次班会就能做好的。真正意义上的入学教育,是长时间、系统的教育过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通过长期艰苦、细致、耐心的工作去完成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入学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顺利完成学业,还可以为学校以后的日常教学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五:大学生政治心得2500字以上

  

  读政治学读后感2500字

  读政治学读后感2500字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政治学读后感25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政治学》读后感【一】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该书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教育,教育作为连接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纽带,被认为是培养公民、实现和保障善治的基本途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教育与政制、公民职业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而与柏拉图等一起将教育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认识也成为西方重视教育这一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由此可见,在古希腊时期,政治、教育和道德伦理被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它们共同构成整体城邦乃至共同生活方式的基础,并一同致力于追寻理想社会与人的发展。

  《政治学》共有八卷。第一卷和第二卷从家庭、国家的形成和前人关于理想城邦的论述入手,形成一个思想“爬高”的缓坡。第三卷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作为政治基础的公民的自然本性,从而确立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到达第一个思想顶点。随后,论述具体政体的第四至第六卷成为第一个思想顶点之后的“高原区”。第七卷一开始即进入第二个思想顶点,论述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问题即个人幸福,并将其与理想城邦即城邦幸福紧紧关联在一起。第七卷后半部分至第八卷则是第二个思想顶点之后的又一个“高原区”,探讨实现个人和城邦共同目的的途径,也即公民灵魂教育和政治德性的培养问题。在探讨体育和音乐教育之后,该书的论述戛然而止,但其论述的内在逻辑则引向伦理学主题,进而引导到《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而《尼各马科伦理学》在结尾也将对德性的讨论引向政体和立法,从而与《政治学》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结构。这也是一种整体视野的体现。“这意味着,没有关于灵魂与德性问题的研究的‘政治学问’只是一

  种残缺不全的学问,同样的道理,对于公民灵魂德性之塑造无动于衷的政治体制可能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政治体制。政治技艺的本职就是教养灵魂。”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内部的党争以及执政者的本身的腐化堕落走到了了历史的尽头,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蓝本,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氏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

  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邦时代的著名学者,更是作为一个在城邦中生活的公民,受其实际生活和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书主要是在一个城邦的范围内表达作者的思想和以此作为作者考虑各种问题的基础,还有受其当时的观念的影响所有的问题的讨论都是在一个公民的角度来讨论,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的问题处理是排除了努力和外邦人的意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法和追溯法描述的是城邦的本质、城邦目的和形成。亚里士多德的在论证城邦的本质的时候使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城邦的构成因素并在“公民”这个要素上广泛的论述,在公民构成的城邦里,作者对“公民“的定义是:“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和今天以年龄分界不同,而这部分的人民参加和决定是城邦的最高权利和最重要的事情,这种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的人组成的就是城邦,所以城邦的本质就是一个民主的制度下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关于城邦的目的和形成作者是在把人类社会要达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这中间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事本质性的,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的关键,而这三

  种的“善”的实现只有城邦能做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或者说是“人是政治的动物”而这个人类共同体的城邦就是为了达到“至善”的目的“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权威,并包含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其

  形成的过程首先,世间有着必须存在的结合体,他们一旦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与女人,是为着繁衍、类的延续而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为了保存而建立了联合体。这样两种结合体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接着,一个家庭通过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城邦由国王治理。多个村落为了美好生活联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时,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那么城邦也是自然的,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目的。”

  作者对政体的定义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此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同时订立城邦即全体个分子所祈求的目的。”划分也是按照不同的标准,一种政体是只顾及统治者目的还是全城公民的目的: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另一种是按照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人数的多寡:一人统治

  少数人统治

  多数人统治。还有以上两个标准综合起来划分:君主制政体

  贵族政体

  共和政体这三个。把城邦的公共利益作为执政的目标的正宗政体,另外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

  和僭主政体这三个把执政者的利益作为执政的主要的变态政体。尽管作者讨论和论述各种政体,但是他自己没有认为哪个一定是最好的,反而倒是觉得都是有问题的。最主要是怎么坚持“中庸”原则。

  作者批判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柏拉图的”整体幸福”提出不同的认识,认为幸福应该是全体人或大多数的幸福而不应该排斥一些人。理想城邦的建设还离不开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和治国人才,而且要发展个人的天性,使年轻一代得到发展,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他主张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对人进行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

  关于体育,他认为体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身体健康、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在三个方面的教育中,体育应放在首先的位置,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关于德育,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美德。

  当人的各种天赋职能都得到满足,并能在理性的支配和领导下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时,人就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或者说,当一个人的感情、欲望为理性所控制时,人就产生美德。他还认为,美德的特性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而这乃是美德所具有的”。关于智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性灵魂”。他主张年轻一代要学习广泛的知识。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有用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且是为了使人善于利用闲暇。为此,他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这个与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颇像,就是一种不为功力,实用的原则的自然发展状态的追求。

  “凡是属于最大多数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关注的事物”。人类从那时到现在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年轮也深深打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了,但是这样一个思想的现象在当代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广泛存在的,人类的一个观念的转变的真实渐进是转变,但一定不是到最后完全的没有以前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想象一下一

  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思想观念的一个习惯,就被一个智者不仅发现,注意到了,而且其可能产生影响都给准备的把握到了。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从内心佩服、更是从心里尊重古人的智慧。

  《政治学》读后感【二】

  本学期突然有冲动想阅读亚氏的《政治学》,本来想作为政治学的经典著作,即是苦涩地阐述严谨理论又是抽象的逻辑表达美好的制度,但是读着读着觉得蛮有意思,在那么遥远的世纪,在那么古老的年代、在那么物质贫乏的岁月中,人类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欲望不是通过暴力途径获取的,而是试图在一个民主

  公平

  和平的法治社会中寻求解决之道。历经千年的发展,到近代才将理性以及民主

  法治

  自由

  等当才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观念,尽管与现当代的内涵有所不同却在古代希腊人那里在早就不但广为人知,而且在多数城邦里实践过和其公民早

  就享受它,到此想想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只是物质世界不断更新和历史年轮的自然走过而已,其实人类内心的世界还是和当初的人类差不多。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内部的党争以及执政者的本身的腐化堕落走到了了历史的尽头,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蓝本,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氏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本人在此主要谈谈这个书的内容和自己读完它后的感想,本人浅薄的认为可以把整本书的内容大概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邦时代的著名学者,更是作为一个在城邦中生活的公民,受其实际生活和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书主要是在一个城邦的范围内表达作者的思想和以此作为作者考虑各种问题的基础,还有受其当时的观念的影响所有的问题的讨论都是在一个公民的角度来讨论,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的问题处理是排除了努力和外邦人的意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者第一卷即首先通过分析法和追溯法描述的是城邦的本质、城邦目的和形成。亚里士多德的在论证城邦的本质的时候使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城邦的构成因素并在“公民”这个要素上广泛的论述,在公民构成的城邦里,亚是对“公民“的定义是:“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和今天以年龄分界不同,而这部分的人民参加和决定是城邦的最高权利和最重要的事情,这种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的人组成的就是城邦,所以城邦的本质就是一个民主的制度下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关于城邦的目的和形成

  作者是在把人类社会要达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这中间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事本质性的,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的的关键,而这三种的“善”的实现只有城邦能做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或者说是“人是政治的动物”而这个人类共同体的城邦就是为了达到“至善”的目的“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权威,并包含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

  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其形成的过程首先,世间有着必须存在的结合体,他们一旦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与女人,是为着繁衍、类的延续而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为了保存而建立了联合体(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天生就适于作统治者和主人,那些能够用身体去劳作的人是被统治者,而且是天生的奴隶,所以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这样两种结合体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接着,一个家庭通过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城邦由国王治理。而高级的村落就是由多个家庭为着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东西而联合形成的最后,多个村落为了美好生活联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时,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那么城邦也是自然的,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目的。事物的本性(自然)就是目的“得出了城邦就是一个自然地形成的!还有论述证城邦作为整体必然优先于家庭和个人。当个人被隔离开时他就不再是自足的,就像部分之于整体一样等,还大篇章的讨论“致富术”认为政治家需要熟悉这些知识(如何致富的知识),“因为一个国家常常比家庭更需要金钱,更需要获得金钱的妙方,所以有些政治家致全力于理财。卷三至卷六主要讨论的是各种政体,包括现实的政体和过去未来的政体等,亚氏对政体的定义:“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此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同时订立城邦即全体个分子所祈求的目的。”划分也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政体,一种是政体是只顾及统治者目的还是全城公民的目的地化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另一种是按照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人数的多寡划分:一人同志

  少数人统治

  多数人统治

  还有以上两个标准综合起来划分:君主制政体

  贵族政体

  共和政体这三个把城邦的公共利益作为执政的目标的正宗政体

  另外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

  和僭主政体这三个把执政者的利益作为执政的主要的变态政体。尽管亚氏讨论和论述各种政体,但是他自己没有认为那个一

  定就是最好的,反而倒是觉得都是有问题的,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在都是有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坚持“中庸”的原则选择问题最少最适合

  你城邦的政体才是最好的!卷二和卷七卷八主要讨论的是理想城邦如何建设。从批判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柏拉图的”整体幸福”提出不同的认识认为幸福应该是全体人或大多数的幸福而不应该排斥一些人

  如工匠

  庶民

  卫士等的世俗幸福。再他到理想城邦的建设离不开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和治国人才,而且要发展个人的天性,使年轻一代得到发展,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他主张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对人进行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首先关于体育,他认为体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身体健康、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在三个方面的教育中,体育应放在首先的位置,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他主张对儿童的体育训练应该适度,因为过度的训练和不足的训练都会损坏儿童的健康。因此他反对斯巴达式的操练,主张“在体育训练中应把高贵的东西,而不是什么野性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他还认为,为了儿童的健康,不仅要进行体育训练,还要注意适当的饮食。关于德育,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美德。当人的各种天赋职能都得到满足,并能在理性的支配和领导下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时,人就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或者说,当一个人的感情、欲望为理性所控制时,人就产生美德。他还认为,美德的特性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就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而这乃是美德所具有的”。例如在莽撞与怯懦之间有勇敢,在吝啬与浪费之间有慷慨,在怕羞与无耻之间有谦虚,等等,其中勇敢、慷慨、谦虚就是“中庸之道”,就是美德。他认为,为了培养美德,不仅要认识美德的意义,而且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说要通过实践来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音乐和绘画在培养美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亚里士多德把美育和德育联系起来了。关于智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性灵魂”。他主张年轻一代要学习广泛的知识。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有用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且是为了

  使人善于利用闲暇。为此,他提出了“自由教育”(“文雅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如果单

  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这个与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颇像,就是一种不为功力

  实用的原则的自然发展状态的追求。

  写到这里,任然对他的一些话还是有感想“凡是属于最大多数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关注的事物”这句话怎么写的那么准确而深刻,人类从那时到现在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年轮也深深打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了,但是这样一个思想的现象在当代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广泛存在的,人类的一个观念的转变的真实渐进是转变,但一定不是到最后完全的没有以前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想象一下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思想观念的一个习惯,就被一个智者不仅发现

  注意到了,而且其可能产生影响都给准备的把握到了。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从内心佩服、更是从心里尊重古人的智慧。

推荐访问:大学生政治心得2500字以上 心得 政治 大学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