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2022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1-14 19:0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篇)(全文完整)

篇一: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王老师细致深入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育人““思维”“素养”“融合”“体系”等词的高频出现,也引发了我对新版课程标准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些许思考。

一、目标与导向:以美育人——修订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

新版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理念中,“坚持以美育人”首当其冲,正是此次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

二、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

我们音乐老师要走进新课标,必须要有先进的、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要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风格。

三、课程内容从以往的领域改为“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类艺术实践

教学过程的安排,注重的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通过一系列整合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来达成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和育人目标。

篇二: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音乐学习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总课时比例的9%-11%,仅次于语文、数学,媲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

课程组织方式、学习方法将会发生很多变化,课程内容采用分段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音乐为主,有机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相关内容。音乐课程将“听、赏、唱、演、奏、创”等几个方面结合,将音乐技术融入生活。因此,新课标要将音乐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

坚持以学生为本,让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不断增强艺术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以美育人、启智润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篇三: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音乐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综合能力指的是教师如何利用唱、听、动、演的结合,给孩子提供空间、资源,来提高我们的课程质量,这就要老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在转化能力方面,首先我们应聚焦在作品中心(每-节课都是范例的教学),由此去发现本节范例教学的育人价值,如何开发育人价值,老师们就要学会去转化教学策略,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自身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强化素养育人的意识,提升新课标的转化能力,为打造有质量的音乐课堂做好储备。

篇四: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近期进行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收获颇多。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素质教育。音乐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中小学生的素质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2022版的新课改在原来的基础上更适应当代育人要求,更为音乐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

一、注重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本次课改当中的关键词,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拥有灵活且丰富的思维创新能力是必要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让其可以在音乐课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创新方法助力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小组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科学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等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的创造力,让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得以有效发挥。

二、注重学生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更多体现在实践当中,如何培养广大学生自信的、有感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甚至创造性潜能是我们必须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丰富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将感性的认识变为内心趋动,上升为理性的本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表现力的形成与发展,对音乐实践活动有着绝对的依赖性。而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发展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意识,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三、注重优秀传统音乐的学习: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华民族音乐的特殊性与多样性对于中小学生开展民族风情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学习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学更好融合。

四、注重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它涵盖了历史、人文、地理等等诸多文化,这使音乐课程和其他非音乐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音乐教学更具丰满,学生的学习更立体,真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技术,更体现艺术性,学生在课堂上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展开创新的翅膀,在万里晴空中尽情翱翔。

篇五: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5月13日参加了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音乐教师培训,杜宏斌老师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新课标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感受颇深。

整个解读由三个方面开始开展,分别是以美育人——修订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守正创新——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增强指导——把握实施中的重点与难,我将从守正创新——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中的“明确课程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的转化”进行浅谈心得。

一、重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动态,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够只注重课程目标而忽略学生是否真的“吃得下”。比如在教唱歌课时,不能够一味的老师一句学生一句教唱,这样硬塞的方式整堂课下来也许学生当时会唱了,但到下一节课学生就像失忆了一般全然忘记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获得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审美感知核心素养。我们应该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多聆听、发现、感受音乐的美,而不是以教师传授为主。

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音乐课程学段目标第二维度要求以学生参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以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表现特征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艺术表现和创新实践核心素养;第三维度要求以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探究活动、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创业实践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们需要转化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枯躁乏味,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比如在教《瑶山乐》(花城版)一课时,歌曲中第二段歌词书上是空格,并未呈现,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创编歌词,并且邀请学生上台演唱,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注重文化理解,开拓学生视野

《新课程标准》音乐课程学段目标要求学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之情,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拓文化视野;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音乐现象,对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以及个人、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有初步了解。这需要老师不断地自我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融合以及在课堂当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

篇六: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关注更多的声音和音乐相关的现象,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声音和音乐的探究。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对学科本质与教学把握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艺术能力得到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创造获得基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篇七: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关于素质教育的变化,首先改革了艺术课程的设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

在新课标里,对1-2年级的音乐课程布置了4个学习任务: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1~7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了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

8~9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结合美育进中考的趋势,说明艺术在教育中的分量大幅增加。

在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中,音乐学科全学段的学业要求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研读:

一是以学段为主线,横向了解每个学段的不同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

二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纵向了解各学段在同一学习任务中的不同学业要求,直观清晰地把握完整的学业要求结构,有效指向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能力的层次进阶。

总之,2022年发布的新课标是指挥棒,只有理解了才有美妙的乐章。还有很多的转变以及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部分,这直接决定了音乐教师们在今后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方向。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老师们一定要终身学习!

篇八: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此次新课标的学习中,让我深感美育工作的任重而道远,也让我保持需时刻学习的理念。作为一线音乐老师,我们自身要作何改变和调整呢?那就是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在掌握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上,还要积极学习和实际运用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结合新课标要求且针对我所教授的三年级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课程内容:

1、听赏与评述,带领学生听赏具有鲜明形象和主题思想,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

2、独唱与合作演唱。引导学生在独唱与合作演唱实践中,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

3、独奏与合作演奏。课堂学习乐器尤尤里里的演奏方法,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

4、编创与展示。结合生活情境,编创、表演简单的音乐故事、音乐游戏、短小音乐剧等。

5、小型歌舞剧表演。根据歌曲内容学生能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6、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材料,自制简易乐器,尝试演奏。

篇九: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课标是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的“升级换代”不是“推翻重来”。聚焦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结构。新时代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了音乐的课程学习当中,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让教育核心素养落地。艺术课程我们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就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世界文化理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在原有强化对于文化价值的培养要求基础之上,优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

本次课标学习为我本学期新一年级的教学提供新思路: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游中学、游中乐,让学生对音乐课不再是规范就坐,唱唱歌的刻板印象,音乐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知音乐对生活的意义。

篇十: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迎着酷暑、带着满腔热忱,在西苑学校报告厅聆听了王老师关于2022版《艺术课标》的解读,收获很多。

2022版《艺术课标》主要有五方面的变化:文本形式的变化、课程理念的变化、课程开设的变化、课程目标的变化与课程结构(学段划分)的变化,在传承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课程目标从原来的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注重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学段划分从原来的九年三段式划为九年四段式,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内容与标准。通过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种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学科的关联和融合,知识更加系统、稳定和连续,递进式提高学习的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要努力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艺术能力得到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创造获得基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

篇十一: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假期里认真研读了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并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作以比较,本次艺术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方面改变较大,学科综合由“关注”走向“突出”,同时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目标及教学流程,仔细研读各个细则后发现由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现就简单谈谈自己心得。

在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关于音乐课程标准最大的改变就是与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等课程合并为艺术课程标准。其中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要求从“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四个艺术实践方面,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课堂中的实践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艺术课程。

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需先从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入手,以往的日常教学中,大多以围绕课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以钢琴、电子琴伴奏,教学方式缺少创新。音乐的专业能力提高并不是简单的完成音乐教育任务,而是对艺术的热爱,新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能够关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向他人介绍身边的音乐或音乐现象时,能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感受;3-5年级学生在表达作品的情绪、情感及表现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枷锁,编创特色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高学习、积累音乐知识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紧贴自然,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素材,用欣赏的方式去学习的同时又要用强化艺术体验的方式来感悟,让学生在融合艺术过程中形式身心一体的丰富的审美情趣。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设定有趣的活动内容、情景,最终回归教材,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艺术门类课程在这次的新课标中由“单一”走向“多元”,在不同的艺术课程联动下,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的综合理解。新课标中要求6-7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主题创演小型歌舞剧,音乐编配与剧情具有关联度,表演生动、自然,能较好地表现剧情、表达情感。由此可见音乐课不再是简单的演唱歌曲、演奏乐器,这就需要艺术教师们的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新课标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音乐专业,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他艺术门类,不断的提高教学技能,构思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升任艺术新课程。因此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艺术课程,都应该朝着开放式课堂的方向发展,突出课程的综合理念应该加强艺术学科的联系,共同组织审美感知活动,合力完成艺术创意实践。只有通过融合各个学科相综合、音乐与现实社会情境相联系,学生才能从多角度阐释,学会综合、学会探究,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明确了在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这一过程中需要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新课标的改变不仅是教材的突破,更是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改革,我将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坚持向着新方向践行新理念。

推荐访问:新课程标准 体会 心得 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篇) 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