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洁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4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0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4篇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  中学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现象必须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4篇,供大家参考。

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4篇

篇一: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

  中学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现象必须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才能得到直观的理解。如果能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掌握观察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实验手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和高尚情操。

  一、研究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融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许多生物实验比较抽象和复杂,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通过传统实验来理解和观察,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展示实验过程,使一些无法观察又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生理过程等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多媒体课件内含丰富的信息,不仅能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

  3.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3D打印、4G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实验教学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突破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4.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是现代化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空间,减少实验时间。很多生物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随着课程进度的发展,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和认知也会逐渐淡化,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实验时间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生物实验主要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主,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电子白

  板、触控一体机等电教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内含的动画效果、图片解说词、适合的背景声音创设出一个独特的、恰如其分的情境课堂,学生置身其中,思维也会异常活跃。

  2.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利用多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良好的观察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鲜艳明亮的图像刺激学生感官,引导学生按照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节的顺序进行观察,让学生掌握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可以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3.设计PPT课件、Flash课件或搜集相关视频,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欲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乐此不疲、乐以忘忧,教师应广开渠道,想方设法把繁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变抽象为具体,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认识生物多样性”一章中,我从网络中搜集到一些关于沙尘暴的视频,通过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件或视频,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相对枯燥的讲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融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同时掌握现代化媒体应用理论,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验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二: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与课堂融合分析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与课堂融合分析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对实验的要求也更为具体。但是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条件的差异往往实验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又或者对有些理论性强的知识我们忽略了实验教学。最近通过阅读美国的主流高中化学教材《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与教学内容的处理值得借鉴。该教材每个章节开始前都有一个课前活动,一般都是设计成与该章节内容相关的一些趣味小实验或实践活动,不需要复杂的实验仪器及药品在家就可以完成相关的实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其实实验可以简单嵌入到同学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对我们的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实验与课堂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一直是教师探索的方向。作为化学老师化学实验是我们有利的工具,在课前布置一个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小实验或小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如在美版教材中气体的行为这一章节设计的课前活动为测量一个充入气体的气球的周长在常温常压和浸入冰水中的变化。在物质的动力学理论设计的是观察大头针在纯水中是沉入水中还是浮在水面,然后往水中滴加清洁剂继续观察。这样一些小的实验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思维的提升,促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一些小的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对我们的教学来说也是一种帮助。当然有知识并不好设计类似的课前实验,但是我们如果用心挖掘总能找到突破口,如在化学计量这一章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个直观的认识,美版教材设计了一个小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测量了一个回形针的长度,然后再把这一数字乘以6。02×1023倍,最后对比与地球最近的恒星的距离。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这一数字有个直观的认识。这也说明了只要肯发掘总能有适合的课前实验或者实践活动。

  二、合理设计,轻装上阵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演示实验更简易更方便呈现给学生也一直是化学教师的一个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微型实验”的兴起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经过几年的发展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微型实验器材及设计层出不穷,这也使得课堂演示实验有了多种呈现形式。一般的思路多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简单,易于控制;②现象明显,易于处理;③用量减少,绿色经济。这样一些好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课堂并有效进行演示实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新的实验器材的引入,如在做离子间沉底反应时可以使用孔板代替试管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用品的用量,还以实现多种离子间的沉淀同时呈现。这样的一些好

  的微型实验设计可以促使同学们去对照思考,使他们对该实验的实质及注意事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设计的实验要考虑到知识要求和梯度,让学生容易上手又可以进行多层次的探索。

  三、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一个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我们也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或实验帮助学生对整个章节有个整体的把握。如让学生在学习完原电池之后,回家观察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设计出一个原电池并动手组装然后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原电池与日常生活的相关小论文,论述一下原电池的种类,原电池的发展及最新的原电池技术等等。既可以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把化学从课堂带人了学生的生活,强化了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联系,并且创造了一个情景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发散其思维。我们的教材其实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素材,要善于利用和转化。生活是学生最直观感受的一个环境,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动自发地把化学课堂上的知识带到日常生活中来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极新奇而又充诱惑力的。利用好化学固有的实验优势,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为我们的课堂增加乐趣。使素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面和理论,只要我们努力践行素质教育就能融入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来。

篇三: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实践研究

  摘要:在多媒体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学习形式,以及工作模式。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特性,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效用,促进课堂教学多样化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拓展师生交流。本文首先,对融入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然后,对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了归纳,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教师要运用创客理念引导高中生跨学科来解决物理实验问题,给予高中生探究实验、自主学习、科学创新的机会,满足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锻炼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让学生在高中物理实验活动中真正有所提升与发展。同时,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运用创客理念,改变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让学生主动发现更多新的思路、新的问题,实现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实验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强化对于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物理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意义

  1.1改善教学结构

  以往所采取教学模式存在无法复现实验过程与最终结果、实验速度较快等不足,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另外,传统模式还存在结构不科学的问题,即仅在课上对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而忽略了课下巩固及提升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可使实验过程得到保留与复现,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

  行探究,在加深印象的前提下,使自身思维得到充分调动,教学效果自然可得到保证。

  1.2激发学生兴趣

  以往开展物理实验的模式较为单一,即由教师利用相关工具完成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记忆实验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该模式无法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所能取得的教学成果自然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少数物理实验受原料或其他因素制约,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对于这部分实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背后的知识点,只有尽快解决该问题,才能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影响。结合实践所积累经验可知,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对实验步骤、物理现象有更加系统且准确的了解,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成果,均可因此而得到有力保证。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措施

  2.1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运用微课实施智慧课堂,教师根据物理实验内容,设计需要学生预习的微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为例,该实验是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重要铺垫,也是物理知识的难点。教师应提前对该实验展开分析,寻找突破点,进而转化为微课视频的重要内容,制作学习指导单,让学生利用课余实际完成预习。微课视频包括:复习回顾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和对磁通量的理解与展示磁铁N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计的表针变化,N拨出,S插入等情况下电流表指针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填写学习指导单,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铺垫,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

  2.2物理问题探究

  教师要利用创客理念,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引导,整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用科学知识、物理知识去解决真实生活问题,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拓展物理知识结构,体现出创客理念的教育优势、作用。同样,在讲解“实验探究库伦定律”过程中,教师需要

  补充一些理想模型法中的物理知识点,通过对比力学中学生学过的质点,然后引出电荷概念,并且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相互作用能够有多大?(主要是指引力与斥力);作用力和何种因素有关联?”通过这些问题引导,让学生自由想象、合作探究,通过电子书包来查阅物理实验学习资料,为问题寻找支撑点,有的学生认为和空气湿度有关系,还有的说和带电体距离有关系。之后通过学生的汇总、教师的指导,最终得出:带电体间相互作用和带电体中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联。

  2.3概念讲解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各个环节有深刻的理解。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物理规律、物理概念,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定律的内容,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在传统的课堂讲解过程中,物理教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不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很多运动中的力学现象无法被肉眼观察到,这时教师可以将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制成微课,放大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深刻.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现象和物理规律等;运用情境模拟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的目标,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再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实验的全过程。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进行实验知识点的讲解,强化信息技术实验的教学效果,不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辨别认知能力。

  2.4通过布置课件作业

  第一,教师要通过作业来打开学生的物理视野,在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是严谨严肃的,也有一些趣味性实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布置生活物理实验,用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所布置的实验内容,只要和物理知识相关即可,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可以对汇总的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几个比较合适的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确定出方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视频记录的方式完成实验,对于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教师要仔细讲解,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逻辑去理顺整个实验流程,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加以引导,提升其项目的执行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热情。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在作业中回顾实验的内容以及知识内化,教师应结合近几年的考题布置实验作业,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相应的整理方式,让学生尝试对实验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表述其中的环节,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实验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应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难题,进而顺利地完成练习。第三,在一些课外的实验活动或者生活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过程,并且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帮助学生形成实验思维,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信息技术对学科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开发、拓展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其中包含了多媒体技术、交互性白板、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虚拟实验,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大大丰富了教学层次,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周清.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51.

  [2]任小强.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20(17):78.

  [3]国秀龙,张丽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科技视界,2020(16):173-174.

  [4]吕春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131-132.

  [5]杨大钧.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篇四: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一般来说,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多媒体手段主要包括投影、摄像、录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手段运用得好,则事半功倍,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1投影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实验以其真实性、科学性的特点,能够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接受新知。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抬高实验装置,放大实验仪器,增加实验药品用量,反复展示实验结果等手段,以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然而,实验仪器不能随心所欲地放大,反复展示实验结果,既浪费药品又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现象很难人人看到。而在实验中采用投影技术,则可大大改善以上状况。投影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放大实验过程和现象,让所有学生清晰地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2摄像和录像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在化学教学中,有时需要做一些变化过程时间较长的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会伴随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耐心和注意力是一种考验。要想让学生在实验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是不现实的,而且课堂时间也不允许。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实现信息获取最大化,就要有选择性地对学生的观察时机给予筛选,确保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所需掌握的知识。因此,通过对实验的全过程录像,并进行剪辑编辑加工,既能让所有学生看到实验全过程,又不失真实性。另外,有的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比较激烈的反应,还有的实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实验都具有危险性,不适合直接在课堂上操作。而借助录像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危险的发生,既能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又能较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录像,对实验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让学生充分了解错误操作容易产生的后果,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以期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录像实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操作的规则与步骤,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利用录像进行实验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录像的技术功能,更加真实地演示实验,如放像的快进、慢进、倒退等功能,可以分别用在高速或缓慢的实验过程展示上。同时,可充分利用倒退,将重点实验过程反复呈现,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缓慢地观察实验中的高速反应变化,不至于因为反应太快而看不清楚,而且可以快速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不至于浪费时间。这些通过加工的实验过程,能让学生准确感知细节,反复观察重点,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增加了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复杂的化学过程也可以通过录像、摄像技术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做,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直观化,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教学录像同样应用于一些定性的实验,成本高、危险性大的实验,要求较多或装置复杂的实验。以录像取代真实的演示,可以保证演示实验的准确性、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化学实

  验中的运用

  化学实验对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实验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学生会因此对实验产生恐惧心理。为避免这些消极影响的发生,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在模拟试验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试验步骤,然后再进行试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失误的发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性。

  教师可从网络上下载借鉴一些关于实验操作的软件资料。如在做“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时,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如果步骤出现错误,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这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利用软件反复模拟试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让操作正确的学生在计算机上得到奖励,而当学生操作失误时,计算机就会自动对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再如,通过模拟展示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的场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警惕。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对一些装置较多或操作步骤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网上场所进行模拟实验,等他们对实验的步骤和细节掌握后,再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如“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中,学生在多媒体技术上进行模拟,既能了解实验原理,又能掌握操作方法,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技能。

  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设计教学,还可以展示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的操作环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网络实验室”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他们主动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

  如“网络实验室”可以虚拟提供给学生鉴别物质所需试剂,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会自动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现象进行模拟,并进行判断和提示,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声、画、文字等富有趣味性的素材,直观展现微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这一手段的运用,还能有效避免一些危险的发生,帮助学生跳出认识中的时空限制,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设计实验,学生被动接受,按教师的思路走,从而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事先对实验进行模拟、分析^p、处理,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实际操作。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出来,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拓展思维空间。

  总而言之,在化学实验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启迪、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现象和概念具象化、微观化。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一改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给实验课堂带来蓬勃生机和活力,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化静为动,创设情境,激发活力,培养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发挥了积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推荐访问:实验技术与教学融合分析 融合 实验 教学

Top